首页 > 民政新闻 > 业务动态

济源探索“四治”融合 建设善治乡村

时间:2022-07-08 来源: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 济源市民政局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探索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道德积分储蓄站”工作法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之一,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经验“实施三清单一流程 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入选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大峪镇曾庄村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入选《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6期)进行专题推介。

以自治增添活力。大力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创建“一网全覆盖、党员走在前、组织作后盾、群众来评判”的连心模式,叫响“有困难找党员”党建服务品牌。截至2021年底,村级党组织协调解决问题1.2万余个,化解矛盾纠纷2100余起,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以“1225”为服务载体,推进村民自治,开展村务公开等“五化”创建,设立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站,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村民自治管理,通过标准化创建,济源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坡头镇郝山村被确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五龙口留村、轵城新峡村村规民约入选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纽带作用,助力村级组织体系建设。作为全国首批29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目前济源全市525个村(社区)全部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258个,经济合作社267个)。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94.2元、居全省第2位。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有集体经营性收入,其中10万元以上村占75.05%。

以法治定分止争。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济源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38个,“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市镇村三级调解组织组建率达100%。创建乡村法治调解品牌,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建立一支拥有3135名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培育了老班长调解室、“一庭三组”矛盾调解法等法治调解典型,累计评选“金牌调解员”20名。创新实施“三清单一流程”运行机制,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八大类88条,建立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建立村组干部“负面清单”30条,制定村级“小微权力”事项规范流程,绘制村级权力行使“路线图”,实现了群众“一图在手、办事不愁”。

以德治春风化雨。探索推广“道德积分储蓄站”工作法。通过细化积分内容、确定积分方式、区分积分档次、明确积分应用、延伸积分效用等,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创新“道德积分+商户”“道德积分+银行”模式,实行积分兑换商品、道德积分专属贷款利率、道德积分定点商家专属优惠等,让有“德”者有“得”。创新实行“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各村按需定“星”,把文明创评融入乡村治理,目前济源共有“星级文明户”17000余户,2021年全省“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济源召开。全面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和“乡村光荣榜”等活动,“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上榜人物近3500人,11人入选河南省“乡村光荣榜”,在全省率先实现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市级以上文明村占63.28%。

以数治提升效能。202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数字乡村示范县(市)以来,按照“一村九园”加快数字乡村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用数字化引领驱动乡村发展,规划建设数字乡村运营服务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开展党建教育、平安乡村、村务公开、政务办理等服务,推进乡村治理内容线上化、透明化,有效破解乡村治理中村民参与度不高、缺乏透明度、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最后一公里”短板,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779项,集中进驻市民之家(镇便民服务中心)2670项,占全市总事项的96%;就近能办事项228项、全城通办事项2297项、市镇同办事项4项;最多跑一次事项2738项,占比99%。借助数字化手段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取得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