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河南省宜阳县 “一中心一站两点”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指数
陶 军 马正文
“我们这里有棋牌室、健身室,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和其他老人一起打牌、下棋、唱歌、聊天。天气好的时候,晚上也能凑堆活动。”日前,河南省宜阳县香鹿山镇香泉村的张大爷一边给花浇水,一边讲述村里养老服务点的老年生活。
养老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宜阳县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一中心一站两点”农村四类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即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和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着力破解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短缺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个、养老服务站11个、小型养老服务点和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27个,大大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高位推进,统筹协调目标清
宜阳县成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县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专班,明确一名副县长牵头负责,县政府督查室、县民政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研究问题、调度任务、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强化乡镇、行政村在养老工作中的建设和管理责任,进一步推广全县农村“集中+居家”养老模式,形成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
编制《宜阳县“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宜阳县推广农村“集中+居家”养老模式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养老专项规划和财政投入、土地供给、医养结合、社会保险、金融支持等领域配套政策,为推进农村“集中+居家”养老模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中,宜阳县结合本地实际,高起点、高标准推广农村四类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专门召开养老服务工作会议,部署建设工作,明确将农村“集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的建设、运行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评内容,采取召开现场会、月通报、季点评等措施,强化指导、督查和考核,力促形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齐抓共建强大合力。
规划引领,试点扩面全覆盖
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宜阳县精准摸底县域养老服务现状,采取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方式,逐步实现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
精准摸底。宜阳县坚持“不离土、不离村、不离亲”理念,对全县老年人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养老设施分布等情况全面展开摸底调查,重点关注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根据摸底调查情况积极谋划、精准选址。
试点先行。宜阳县首批选取柳泉镇元村、上观乡山岔沟村等9个经济基础较好、闲置资源较多、人口相对密集的村作为试点,示范引领,创新打造宜阳养老服务3.0版本。一是实现基本养老功能,通过配备护理床、洗衣机、营养餐厅等适老化设施,保障老人吃得饱、住得好、服务佳;二是实现文化娱乐功能,利用养老服务站搭建平台,丰富老人们文化生活;三是实现政策宣传功能,让老年活动中心站点成为党的理论政策宣讲的主阵地,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分批推进。宜阳县紧盯养老服务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城关镇、白杨镇、莲庄镇等7个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17个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点、38个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建设任务,力争2023年全县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覆盖率达到50%,2025年实现全县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
加强保障,破解瓶颈促运营
宜阳县优先将具备条件的场地转化为养老用地,通过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建设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盘活闲置土地房产、旧校舍等建设集中养老服务站点,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农村老年幸福院等,建设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切实保障养老服务场所用地需求。
创新实施“村筹、镇补、县奖”的方式,从村集体经济中筹一部分,从乡镇财政资金中挤一部分,由县财政奖补一部分,解决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经费不足问题。目前宜阳县财政已筹措养老专项资金800万元,对农村“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建设进行奖补。
同时,宜阳县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党员志愿者、农村留守妇女等作用,在每个集中养老站点配备1—2名农村助老员,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务;明确1名村干部负责集中养老服务中心、站点的日常管理,制定养老服务行为规范、管理规范等标准,持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站点运营科学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