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漯河:编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
全市有59299名困难群众享受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实施临时救助3849人次,按时按标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98亿元……今年以来,漯河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夯实社会救助基础,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打好“组合拳”政策更有力度
加强与发改、财政、乡村振兴、医保、人社等部门沟通协商,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印发《漯河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出台《漯河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为稳经济、保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积极作用。发挥大数据共享比对功能,与乡村振兴、人社、住房、工会等部门共享比对信息370248人次,累计检出信息数据181652人次。其中,住房救助核对类型39批次,累计核对19623人次;困难职工救助核对类型6批次,累计核对614人次。
系好“连环扣”措施更有精度
强化宣传提升政策知晓度。今年全市民政部门印制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手册5万余份,组织不同形式培训10多场次,社工(救助专干)入村入户3万多人次;强化监管提升群众满意度。村(居)定期对新增人员情况进行公示,并及时受理和回应群众诉求,督导县区、乡镇定期对救助对象开展复核;强化管理提升资金精准度。会同财政部门出台《漯河市市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用途,规范使用范围和发放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织好“保障网”服务更有温度
实施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救助程序,提升救助效率。漯河市2021年10月已将社会救助审批(确认)权限全面下放至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直接实施社会救助审批,困难群众申请、审核、审批等工作在“家门口”即可完成;实施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积极发挥乡镇(街道)、村(居)社工(救助专干)、社会志愿者、村(居)和驻村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特性,通过走访调查、监测预警、结对帮扶等方式主动发现、及时报送、妥善处置救助线索。同时,明确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入村级组织重要工作内容,第一时间将符合条件群众上报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真正打通了社会救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今年以来,全市已通过不同方式发现符合救助困难群众2661名,及时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救助。(卢松 寇志强 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