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高温酷暑天 救助在行动

时间:2023-07-31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翟倩   通讯员 杜艳丹

7月11日进入头伏,河南省开封市最高气温达40摄氏度,闷热的天气让人坐着不动都满头大汗。

一大早,开封市救助管理站一个由5人构成的街面巡查救助小组就集结完毕,为流动救助车补充好食品、衣物、防暑降温药品,开启了新一天的救助之旅。

“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因为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等原因,对温度感知不敏感,在高温天气中容易长期暴露在太阳下,非常危险。我们每天的巡查,重点区域一定要走到,发现的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要尽力劝导他们入站接受救助,做好重点人群的跟踪,保障好服务对象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救助车上,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侯俊强叮嘱工作人员。

行至滨河路,一个拉着小推车在烈日下缓慢前行的身影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救助车迅速停靠路边,工作人员上前察看。原来是徐某歌,开封市杞县人,之前曾救助过,她的小推车上绑满了捡来的瓶子、纸箱等废品。跟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徐某歌径直走到路边,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水喝了起来。

“近期连续高温,天气太热了,跟我们回去避避暑吧。如果想回家,我们给你买张票,等天凉快了想出来就再出来。”工作人员劝说道。基于对救助管理政策的了解,徐某歌欣然同意入站接受救助,工作人员帮她收拾好拣拾的物品,搀扶她上了救助车。

自“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启动以来,类似的行动每天都在开展。“我们时刻关注天气预报,遇有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会加大街面巡查救助力度,确保做到对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救助。同时,加强站内安全管理及受助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全力保障服务对象平安度夏。”侯俊强向记者介绍。

环城墙公园的一处凉亭曾有流浪乞讨人员露宿,救助车路过时,工作人员特意下车仔细察看,并向周边休闲娱乐的群众了解情况,留下爱心救助卡,告诉他们如果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可劝导他们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或拨打救助热线。

随后,救助车沿着城墙,穿过城门,来到解放路,往景区周边行进。车上的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搜寻着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古观音寺门前,常在此处乞讨的杜某国和申某东并没有出现,侯俊强叮嘱同行人员在巡查工作中持续关注他们的动向。

在御河水系的连廊上,工作人员见到了几名“老朋友”。

“老黄,早上几点回来的?收获怎么样?”

“5点多回来的,昨晚上凉快,我捡了不少。”听到声音,老黄就知道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了,连忙起身打招呼。

“这几天天气炎热,你多注意身体,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尽量别出去,如果想入站避暑就跟我们回站里。”

“不用了,谢谢你们,我在外面挺好的。”老黄谢绝了工作人员的好意,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水、食品和防暑降温药品。

安徽人老黄一直住在御河水系的连廊里,习惯了在外流浪的生活。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曾多次对其救助,但他始终不愿意返乡,成为日常巡查救助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跟老黄一样在连廊露宿的,还有几名拾荒及打零工的人员,他们在连廊露宿的时间不固定,工作人员便每天都去转一转、看一看,全面掌握他们的情况。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其他极端天气,他们的安危被救助管理站的每一名工作人员记挂在心间。

上午的巡查结束时已是正午,工作人员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回到站内简单休整,下午3点,巡查救助小组再次出发。

在155医院附近,工作人员发现一名光着上身的流浪男子正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

“别捡了,我们给你干净的水和吃的,不要这些了。”工作人员耿江宜急忙劝阻,但是流浪男子并不听劝,拒绝工作人员提供的食物,执意要垃圾桶里捡来的。

“我们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你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需要帮助吗?”耿江宜尝试着与他沟通,但始终得不到答复。根据他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举止,耿江宜初步判定该男子疑似精神异常,马上将情况电话汇报给侯俊强。考虑到天气炎热等综合因素,救助管理站决定对该男子采取保护性救助措施,并联系定点医院开展联合救助。

等待医院救护车到来的时间,这名流浪男子发现工作人员并未离开,便快步向附近的小区走去。就这样一追一躲将近两公里,流浪男子进了一栋居民楼里。耿江宜便在楼门口一直守着,等医院的救护车赶到,将流浪男子顺利劝上车,他才松了一口气。

晚上8点,华灯初上,开封的夜市开始热闹起来,巡查救助小组又出发了,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继续关注着夜市及繁华街区的流浪乞讨人员……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