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区报】探索社区工作者员额制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3-09-27 来源:中国社区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以驿城区为试点,在配齐建强社区“两委”基础上,通过强化三个规范、建立三项机制、抓实三个培训,解决社区工作者“不够用”“不稳定”“不会干”的问题,探索实行管理规范化、待遇职业化、能力专业化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制管理新模式,统一招聘435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壮大城市基层党建骨干队伍,提高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效能。

    解决社区工作者“用”的问题

    驿城区高度重视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专项列支社区工作者薪酬及运转保障经费1200余万元,用于支持保障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规范组织实施。区委组织部牵头,先后召开6次专题座谈会。全方位听取社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按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首先在10个街道核定、配备员额,探索“区选、街管、社用”的社区工作者员额管理新模式。

    规范员额招聘。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办法,统一信息发布、统一网上报名、统一笔试面试、统一体检政审,优先面向未就业大学生、退役军人和表现优秀的社区志愿者、网格员招聘,确保人选质量。共有2358人报名,经过严格考试考察,招聘435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年龄29岁,本科以上学历占69%,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工作者年龄、知识结构。

    规范岗位匹配。建立社区工作者兼任网格长机制,按照“区域合理、无缝衔接、便民利民、相对固定”的原则,以小区、楼院为单元细分网格,实现社区内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工作“一网通”,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以网格单元为基础、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的基层网格体系。新录用的435名社区工作者已分赴56个社区、198个网格开展工作,为社区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解决社区工作者“稳”的问题

    健全职业体系,制定印发《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优化社区工作者工作条件、发展空间。

    建立动态薪酬机制。制定“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员额制社区工作者聘用人员待遇分为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和社会保险三部分,第一年基本工资标准为大专生(含退役军人)2100元/月、本科生2200元/月、研究生及以上2300元/月,以后基本工资随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而提高;工龄工资标准从录取人员在服务岗位连续工作满1年算起,每增加1年工作时间,该年每月增加100元工龄工资。聘用人员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用的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负担。

    建立合同管理机制。所有聘用人员全部按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3年,合同试用期为1个月。合同期满后,根据用人单位年度考核、岗位供求和工作需要,经用人单位同意,可续签劳动合同,让用人单位和社区工作者都吃下“定心丸”。

    建立发展保障机制。畅通向上发展渠道,坚持“梯队培养、递进使用”原则,明确从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中选任社区“两委”成员,从优秀“两委”成员中选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对表现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荐其参加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聘街道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考试,让社区工作者“有干头”。

    解决社区工作者“干”的问题

    突出素质能力提升,实施“充电蓄能”计划,把员额制社区工作者纳入区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开展全方位培训,提升综合履职能力。

    开展精准化岗前培训。对招聘的社区工作者开展集中岗前培训,打造由党代表、“金牌调解员”、知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组成的“红色讲师团”,通过经验介绍、案例分析、业务讲解等方式,让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补短板、强长板,尽快适应社区工作环境。

    开展实战化帮带培训。举办不同形式的“入职欢迎会”,社区党组织上好入职“第一课”,传授社区工作心得。用好“五星”支部创建社区“名师工作室”,开展“1+N带徒式”培训,100名社区党支部委员与新入职的435名社区工作者开展结对“传帮带”,引导社区工作者进入工作角色,有效提升抓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

    开展常态化能力培训。依托驿城区打造的“驿小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39个“家门口”的社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制定常态化教育培训计划,组织社区工作者在一线学习、一线锻炼、一线提升,尽快从“新兵”变成“精兵”,投入社区工作的前沿阵地。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