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大河报·豫视频】漯河市民政局"七项措施": 确保困难户过暖冬的救助网"编牢织密"!

时间:2023-11-23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黄群 寇志强

    为持续深化“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保障寒冬特别是“双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近日,漯河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做好寒冬和“双节”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强化七项措施,进一步织密编牢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网。

    落实落细政策确保基本生活保障

    全面精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优化经办程序,对“双节”前当月审核确认的低保对象,可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春节前将低保金发放到位。2024年1月和2月,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等经济状况变化不明显的,可暂不作动态退出。加强与发改等部门衔接,密切关注、综合研判物价波动情况,按规定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物价上涨影响。

    优化程序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时效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创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全面了解辖区内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加强与相关部门数据比对分析,强化对低收入人口的监测预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保持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畅通,及时受理和回应困难群众求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压实责任加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

    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相关规定,排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协议的签订,督促照料服务人认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照顾好特困人员日常生活。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动态摸排,动态掌握其健康和生活状况,重点加强对高龄、重度残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跟踪关注,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及时进行集中供养。

    发挥功能强化临时救助力度

    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对因灾因突发事故等因素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情况紧急的实施“先行救助”。全面落实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的政策规定,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及流动人口的救助力度,严格落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下拨额度和审批额度。

    走访慰问活动走深走实

    提早谋划并组织开展“双节”期间送温暖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走访慰问。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引导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主动入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重点关注低保、特困供养、孤寡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其困难和需求,加强人文关怀,主动做好服务。支持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在走访慰问过程中,依法有序配合当地乡镇(街道)、村(居)和相关单位开展好慰问活动,并做好“双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帮扶和救助政策宣传。

    发挥慈善“救急难”基金作用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紧急救助,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水平。市、县区对专项“救急难”基金按照全市联动、分级筹措、分级救助的原则开展相关活动,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民政部门主动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合力做好街面巡查救助工作。重点关注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在建工地等区域,重点关注务工不着、露宿街头、流浪儿童、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重点关注严寒天气、冰冻雨雪、气温骤降、夜间凌晨等时段,积极劝导、引导临时遇困人员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前置救助关口、拓宽救助范围、延伸服务功能,分类施策积极主动做好救助服务。对以流浪乞讨为生活方式、不愿入站的人员,提供御寒物资、食品、留下求助方式。对突发急病、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按照规范的诊疗程序及时送医诊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气象信息,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工作力量,加大街面巡查频次,有效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