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让困境中的孩子与爱“童”行

时间:2024-01-04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汤传稷

    如何对困境儿童进行帮扶,一直是我省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直接关乎一个个家庭的幸福。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原则,开展了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日,记者走访我省部分地区,探访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走进困境儿童家庭,看到的是孩子们走出困境后脸上展露出的笑容。从他们充满阳光的笑脸上,我们仿佛也能看到付出艰辛努力的社工和志愿者们的身影。

    民生重点

    为困境儿童保驾护航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省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有力。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将适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了教育保障和控辍保学范围。将原有的36个儿童福利机构整合优化为25个,更好地为孤儿提供“养育、治疗、教育、康复、社工”一体化服务。市、县两级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32个,乡镇(街道)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766个,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落实样本

    帮助困境儿童走出困境

    2023年12月20日,在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仲李村75岁老人赵合岭家,七八张奖状贴在墙上醒目的位置。和记者谈起外孙张乘浩,老人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赵合岭说,这个孩子很不幸,母亲在他8岁时去世,父亲失联多年,至今杳无音信。在双重打击之下,张乘浩意志消沉,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门,直至辍学。两年前,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得知张乘浩的处境后,迅速伸出了援助之手。龙城镇社工站的社工多次到家看望、慰问,与张乘浩谈心,说服了他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当天上午,在龙城镇第二初级中学操场上,记者见到张乘浩时,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说,自己很喜欢学校的生活,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言谈之间,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在不远处的“八年级文明学生”光荣榜上,张乘浩的照片和名字赫然在列。

    据漯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方高峰介绍,近年来,漯河市扎实履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兜底监护职责,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精细化服务保障工作。

    全市6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未保站同时建设、同时挂牌使用。每个站点配备2名驻站社工,建立入户探访、心理干预、应急处置、跟踪服务等制度,以困境儿童为重点服务群体,以开展信息排查、落实强制报告、提供专业服务、链接社会资源为重点服务内容,提供教育支持、心理疏导、安全自护等帮扶服务。

    在政策宣讲上,村居儿童主任、民政社工走村入户,深入开展“儿童福利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通过组织宣讲会、编排小剧目、制作抖音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实现了全市1364个村居宣讲全覆盖。由社工拍摄编制20期“小漯说未保”短视频,突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收养政策的解读,点击量达30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在探访摸排上,对社工的服务指标中明确,每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每年探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全覆盖基础上不低于200人次。探索建立三级探访工作机制,根据困境儿童需求程度分为“重点跟进、定期走访、一般关注”三类,建立一人一档,通过不间断地探访摸排,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开展专业的关爱帮扶。

    在专业服务上,乡镇(街道)民政社工发挥“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作用,通过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比如,郾城区社工站链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项目资源,发起“故乡的孩子”——梦想小屋改造特色服务项目,为困境儿童提供居所改造、心理疏导、能力拓展等专业服务,使关爱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在活动开展上,创新实施“圆梦一家亲”计生特殊家庭和散居孤儿互补互助精神关爱项目,178名民政社工、60余名计生特殊家庭志愿者用心用情关爱散居孤儿。该项目被评为2022年度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之一,在全省2023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发挥“专业社工+儿童主任+志愿者”三位一体作用,推动村居723个“儿童之家”良性运行。开展“微心愿”征集、“乐动乡村”音乐教学志愿服务、“儿童之家”公益夏令营等系列活动,全市受益儿童10万余人次。

    困境儿童的“童伴妈妈”

    “因为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到周末,我就去陪陪孩子。”2023年12月23日,在洛阳市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童伴妈妈”杨元元骑着电动车到7岁的郭圆圆(化名)家里家访。

    这样的陪伴,对于孩子和杨元元都不陌生。

    “一进家门,看到孩子自己坐在桌子旁做作业,得知她正在写作文,我就和孩子一起列提纲、理思路……”杨元元说起这些满脸欣慰。

    每周的家访,杨元元已习以为常:“家访的意义是为了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听听家长的心声。发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需求和困难时,就上报有关部门,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困难,我很开心能够以‘童伴妈妈’的身份走进留守儿童心里,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个愉快的周末。”

    据了解,洛宁县“童伴妈妈”项目于去年11月初启动。该项目是由工信部帮扶团队协调,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唯品会公益捐资180万元,通过培育乡村女性开展乡村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采取“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以县级横向联动机制为保障,建立村级留守、困境儿童监护网络,确保儿童福利服务递送到最后一公里。

    洛宁县民政局在各乡镇积极配合下,在全县300多个村对童伴之家的选址进行谋划筛选,本着以点带面,带动全县的思路,通过实地考察,初步确定在9个乡镇建设10个童伴之家,筛选出10个“童伴妈妈”人选。

    该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摸排工作,为全县2676名困境儿童建立台账,并在暑假期间对全县200余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慰问走访。

    他们还借助社会力量,链接资源,在隆冬时节为洛宁县儿童福利院46名孤儿,送去棉衣、棉裤、棉鞋,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民生展望

    全社会推行儿童优先

    省政府发布的《河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其中明确提出我省儿童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保障儿童权利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城乡、群体之间的儿童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儿童享有更加均等和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普惠和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儿童优先原则全面贯彻,儿童全面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困境儿童会得到更好的救助,他们的成长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