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用爱照亮孩子们的天空

时间:2024-03-12 来源:中国社会报

李新伟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里,有这样一群人:70后、80后、90后,甚至还有00后,她们从事的岗位有保育员、医生、康复师、特教老师,还有社会工作者,她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妈妈”。福利院的孩子大多身有残疾、体质弱、免疫力低,有的残疾程度非常高,没有自理能力,“妈妈”们悉心照顾,加倍呵护,用爱照亮他们的天空。

想方设法减少孩子病痛

“一定要让孩子们少受些病痛折磨!”医生卢帅刚来到福利院,看到孩子们状况的那一刻,一颗爱心被触动了。从那时起,她深知肩上的责任,在为院内孩子诊治时总是轻声细语,注意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尽力让孩子减少病痛。

福利院患儿病情特殊,处理紧急状况是经常的事。一次,一个叫张博的大男孩在操场散步时突发癫痫,四肢抽搐,嘴唇青紫。卢帅赶到现场后,跪在地上为他查体。得知孩子刚吃过午饭,卢帅将孩子的头侧向一边,用手把他口腔里的分泌物和黏液清理出来。由于救治及时得力,张博很快度过了危险期。

脑瘫儿童必须通过康复治疗才能达到轻症化、正常化,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患脑瘫的比例很高,2009年,院内小儿脑瘫康复刚刚起步,卢帅每天往返几十公里,到儿童医院学习康复知识、康复手法,探索总结适合院内患儿的治疗康复方案。

豆豆就是在卢帅的帮助下,经过康复训练减轻病症的。豆豆因早产窒息患上脑瘫,从她记事起就奔赴在找康复机构的路上,是福利院的卢帅和康复师一起为她制订了专门的康复训练计划。经过系统训练,豆豆走路甩掉了辅具,而且又快又稳。

悉心照护孩子生活起居

“我们的日常工作很琐碎,孩子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要管。每天孩子们一睁眼就要跟上,视线不能离开孩子,以防出现意外状况。”福利院儿童部部长王瑞华说,儿童部负责的56名孩子残疾程度很高、身体比较差,时时不能掉以轻心。

王瑞华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工作16年时间了,可孩子们依然喊着她刚进院时对她的称呼——“小妈妈”。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儿童部的孩子有的只会坐着,有的只能躺着,有的比护理员个头都高,为他们洗澡、帮他们如厕至少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完成,护理员“妈妈”们悉心陪伴,每天为他们洗漱、喂饭,为他们做简单的康复按摩,带他们适度游戏。儿童部32名护理员“妈妈”的最大心愿就是“让躺着的孩子能坐起来、坐着的能站起来、站着的能走起来”。为了这个目标,她们一直在努力。

用生命影响生命

“社会工作是一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陈凯丽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应得到幸福。她以社工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纾解心理问题,精心、贴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真诚和真挚。

困境儿童明明从小缺少家庭的爱,性格叛逆、经常打架,敏感多疑、不愿相信他人。来到福利院后,陈凯丽和同事经过评估和努力,让明明进入寄养家庭,感受亲情。刚开始,明明的状况还是没有好转,老师经常打电话投诉,甚至还出现了离家出走的情况,寄养家长默默落泪。陈凯丽和同事积极学习育儿知识,与孩子谈心聊天,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凯丽的帮助下,明明学会了友爱,懂得了感恩。他还在12岁生日会上,向陈凯丽郑重道谢。

近年来,陈凯丽与其他社工一道,让许多孩子顺利进入了“类家庭”和寄养家庭,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家庭的关爱和幸福。如今,福利院有50多名孩子生活在郑州市的各个社区家庭,120余个孩子与社会爱心父母组成30个“类家庭”。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