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起名、用名、扬名 助力『和美乡村』

时间:2024-04-26 来源:中国社会报

2023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民政局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通过起名、用名、扬名,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命名设标,夯实基础

如今的郾城区裴城镇,一个个新设立的道路标牌引人注目。“春秋路”“青陵路”等道路名称,体现了这个小镇的历史沉淀和人文底蕴。“以前,镇上有些道路没有名字,影响了居民生活。现在,镇里把做好地名规划和建立地名标志导向体系融入总体规划中,对17条道路进行了命名,居民出行、办事更方便了。”裴城镇民政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组织乡贤、文史爱好者等为道路起名,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证规范的前提下,力争突出道路命名的本地化、特色化。

漯河市民政部门积极探索乡村地名调查认定、标准化处理、公告发布等工作模式。市民政局指导各地对乡村道路统一编号命名,确保每条道路命名精准规范、有本地特色,并公告发布。

“经审批的乡村道路名称将按规定进行备案,上传国家地名信息库,及时发布标准名称。乡村地名数字化信息将为各行业各部门赋能,应用于乡村规划、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多种场景。”漯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在运用地名信息助力提升数字化乡村治理效能的同时,建立完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和地名标志导向体系,构筑以道路为基底的乡村发展空间坐标,为“和美乡村”建设和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采集上图,补齐短板

近日,在临颍县皇帝庙乡政府会议室内,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培训会正在召开,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操作要点、现场采集示范。“我家的小超市互联网地图上还没有,我准备采集上传一下,方便大家按照导航找过来。”参加培训的马女士笑着说。

漯河市民政局深入推进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工作,组织工作骨干赴各地开展培训,制作信息采集宣传海报,发放信息采集说明书,积极发动村干部、社工等参与,提倡“随时、随地、随机”采集。

为了保证采集信息的精准性,漯河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对地名信息逐条研判,完善“地名含义”“历史沿革”等内容,通过“镇村采集—县级初核—市级集中研判”模式,探索建立市、县、乡镇三级地名信息采集审核机制,从源头把控信息采集质量。

漯河市民政局发出“点亮”地名助农户倡议书,激发群众自助采集上传的热情。舞阳县啸瑶生态农业农场负责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倡议后主动联系市地名办,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制作标牌并完成手机自助操作上图。“我们原先连个牌子也没有,更别说能在互联网地图上找到了,现在标牌设置了、导航方便了,人气不断攀升。”该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表示。

为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方便群众生活,漯河市发动群众将一批农村合作社、草莓采摘园、农村游园、快递物流点等兴趣点信息上传互联网地图,补齐乡村地名信息短板。

融合应用,激发活力

每逢假期,位于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贾湖遗址博物馆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贾湖村这个小村庄出了名。

“在贾湖遗址发现了碳化水稻以及酒石酸,村里命名了‘稻香路’‘酒巷路’‘遗址路’等,这些特色路名吸引游客驻足,地名文化在提升文旅品牌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舞阳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漯河市民政局积极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弘扬地名文化,开发27条幸福乡村生态旅游路线,制作特色智慧路牌,设置地名文化展示墙,促进“地名文化+旅游”模式落地生根。

同时,漯河市做好地名文化保护传承,积极申报河南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发布市、县两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定完善乡村地名命名词库及乡村命名规范,为实现乡村地名文化赋能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积极力量。

    (杨天凌  李国权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