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外省经验

用文化擦亮民政工作底色

时间:2024-06-13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闫   洁

西岐、雍城、陈仓……这些在历史书上出现的地名,都是陕西省宝鸡市的曾用名。2700多年的建城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周礼的发源地,近年来,宝鸡市民政局以全市开展“传承周礼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政工作相结合,让民政工作文化底蕴更加深厚,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固本润心,推动倡树婚俗文明新风

5月20日早上7点,欧嘉伟和周琴来到金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周琴说:“‘520’恰逢农历小满,小满胜万全。”

当天,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也早早到岗,发放号牌、审核资料、引导登记……8点,新人们有序走进登记处。欧嘉伟和周琴只用了10分钟就领到了结婚证。据介绍,5月20日和21日两天,金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共办理156对结婚登记。

作为第一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金台区民政局在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方面持续发力。“我们整理编写了反映西府婚俗文化的《婚俗撷英》文集,创作了《婚事简办》方言小品,拍摄了《向爱而行》等两部公益短视频。今年金台区婚俗文化展示馆也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宣传婚改政策、创新做法和中华优秀婚俗文化,在全区形成了倡树婚俗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金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郭春梅介绍。

不摆阔、不攀比、拒绝高价彩礼,随着婚俗新风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婚事新办、喜事简办。金台区蟠龙镇大槐树村的张盼和姜花就是其中一对。“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宣传引导下,我们没有彩礼、没摆宴席,省了一大笔钱。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创业,提高家庭收入。”张盼说。

记者了解到,金台区民政局设立矛盾调解室,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能人工作室,举办集体颁证仪式,建成婚俗文化主题公园,建立“金鹊桥”交友平台……多措并举推进婚俗改革。

近年来,宝鸡市民政局从特色婚俗文化入手,对全市县、镇、村的357个文化长廊和文化广场、1040余个村史馆及家风家训馆全面装饰亮化,将政策法规、移风易俗、家庭和谐、婚事新办等列入宣传重点内容,大力弘扬红色家庭、道德模范、创业达人、巾帼英才等先进事迹,打造婚俗文化宣传和展示阵地,倡导文明节俭的婚俗礼仪,传承良好家风家教,让婚俗文明新风更加深入人心。

赓续传承,挖掘地名文化价值

在宝鸡,地名文化璀璨夺目。岐阳、召公、京当、礼村是周人的脚印;雍城、三良冢、箫史宫、血池是秦人的足迹;五丈原、葫芦峪、平木、孔棺是三国英雄的印记……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历史故事可讲。宝鸡市地名专家李宏波自豪地说:“宝鸡被称为‘地名富矿’,名副其实。”

2023年8月,宝鸡市民政局发布了全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8个地名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其中45个地名申报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天宏说:“为进一步挖掘宝鸡地名文化,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宝鸡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度动态增补机制,组建了地名文化专家库。计划到2025年,建立完备的市、县两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全面加强宣传保护。”

现在,发掘、利用、宣传好地名文化已成为宝鸡民政人的共识。以凤翔区为例,2023年申报的千年古县、古镇、古村,有14个列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糜杆桥镇箫史宫村就是其中一个。”凤翔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毕振兴介绍。

发掘地名文化,不仅是把这些承载历史的名字标注在地图上,写在书里、牌匾上,还要让其蕴含的文化信息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为了利用好这些地名文化,宝鸡市积极打造以地名注册的农副产品品牌,比如箫史宫牌挂面和辣椒酱、虢王牌红薯、柳林酒等,推动地名文化为乡村振兴提质赋能。

此外,为延伸地名服务功能,宝鸡市民政局依托“大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开展地名查询、地名信息基础数据服务等,将地名服务覆盖全市;为乡村快递站、农家乐、采摘园等提供了正确的地理信息,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为宣传好地名文化,宝鸡市民政局还发布了“宝鸡地名”视觉标识,围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计了宝鸡地名文化帆布袋、地名故事扇子、地名扑克牌等文创产品,并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等活动,通过《宝鸡村落地名文化》丛书、“宝鸡地名故事”音频、宝鸡地名文化宣传片等不同形式,传播宝鸡地名文化。

孝文化滋养,厚养礼葬渐入人心

“我们小强村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孝义村’,还是宝鸡市敬老模范村。”作为岐山县京当镇小强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杜晓锋,一提起小强村“以德立村、以孝治家”的治村理念就滔滔不绝。

小强村有一个孝文化广场,彩绘墙上画着孝道知识,村史馆里记录着历年来的孝子故事,还有“孝和”文化长廊、“孝义亭”等。

“‘孝’的弘扬不仅需要广泛宣传,更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杜晓锋介绍,除了引导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经常给老人打电话问候,村里的“和美小强”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还上门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服务,每年重阳节,村里还组织为80岁以上老人送关爱……各种孝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尊老爱老的良好村风越来越浓厚。

“尚孝”不仅促进家庭和睦、村庄和善,还推动了殡葬改革,杜晓锋认为,正是因为生前尽孝,所以不需要通过隆重的身后事来表达孝心。“我来小强村这几年,村里的白事都办得很简单,没有铺张浪费的,厚养礼葬的观念深入人心。”杜晓锋说。

小强村的孝文化是岐山县殡葬改革的一个缩影。岐山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田晓敏介绍,作为省级殡葬改革试点地区,岐山县民政局建设了60多处孝文化广场、走廊以及家风馆,通过建设一处殡葬礼仪文化展示馆、树立一批德孝先进典型等举措,让“丧事从简、礼仪为先”蔚然成风。

近年来,宝鸡市民政局围绕“推进火葬、改革土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目标,在全市1158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成立130余个红白事服务队,推行“移动厨房下乡”活动,推进丧事简办,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通过一系列正面引导,使非法乱葬、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根本性扭转。

“宝鸡市民政局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的文化内涵,加强民政业务领域文化建设,传承发展民政文化,讲好民政故事,推动民政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刘天宏说。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