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外省经验

166处“泉城避风港”织密救助服务网

时间:2024-07-26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翟   倩

“我来济南务工,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在火车站住了两天,现在想回家,你们能帮帮我吗?”日前,来自山东省沂南县的小孙通过手机搜索后,到距离自己最近的“泉城避风港”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小孙的情况后,不但为他准备了午餐,还请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帮小孙购买了返程的火车票,助他回家。

“‘泉城避风港’是济南市近年来打造的救助服务品牌。我们以市救助管理站为中心,链接全市166处‘泉城避风港’,融合N家共建单位力量,打造‘15分钟救助圈’,形成救助管理工作区域一体化格局。”济南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各具特色  相得益彰

166处“泉城避风港”设在哪里?能开展什么样的服务?

“‘泉城避风港’既有设在街道、社区的,也有设在警务驿站、医疗机构的。”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琳说,“我们充分发挥点位多、分布广、更灵活的下沉优势,调动区县救助管理工作的能动性,将乡镇(街道)层面的救助职能由‘协助发现’提升为‘先行救助’,畅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最先一公里’。”

设在警务驿站的“泉城避风港”是市中区的特色。市中区民政局与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合作,在辖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打造17个“泉城避风港—警务驿站”。

记者在位于十六里河警务驿站的“泉城避风港”看到,这里有可供休息的床铺、舒适的沙发,以及由市救助管理站提供的“救助大礼包”。“十六里河街道下辖的几个社区是半开放社区,发现流浪人员的概率比较大。‘泉城避风港—警务驿站’可以为受助人员提供临时庇护场所和基本饮食等过渡性救助服务,并对受助人员身体、精神状况进行初步检视甄别,提前开展寻亲问询和身份信息查询,以便进行下一步救助。”市中区分局工作人员赵博说。

历城区“泉城避风港”主打医疗特色。区民政局与卫健部门联合,在全区设立5家“泉城避风港”,洪家楼街道洪家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泉城避风港”是其中的代表。“洪家楼街道位于济南东部重要枢纽地段,从2020年开始,洪家楼‘泉城避风港’将救助工作与医疗资源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医护人员在发现患病流浪人员时及时响应,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至今已经救助15人。”李琳说。

高新区“风雨亭”区级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点,依托高新区未保中心、社会组织创新园两个区级平台以及5个街道社工站,融合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可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服务。

设在历下区创益园的“泉城避风港”是集流浪乞讨人员过渡性救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社会组织孵化、婚姻登记等于一体的民政服务综合体。“历下区共有14个‘泉城避风港’,创益园‘泉城避风港’负责全区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创益园“泉城避风港”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创益园入驻了济南鲁力同心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济南市慧爱残疾人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心理关怀、残疾人帮扶、安全知识宣讲等特色服务。

全市166处“泉城避风港”的统一终端是济南市救助管理站。“‘泉城避风港’主要功能是发现和应急响应,并发挥各自优势承担部分前期工作,为将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转介到济南市救助管理站提供一个缓冲空间。”李琳告诉记者,“市救助管理站则是总调度中心,不但负责指导各‘泉城避风港’的基础工作,还联动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将县级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的寻亲、护送返乡、医疗救治等事项提级办理,从而带动全市流浪乞讨救助网络建设和服务提升。”

身有所栖  心有所依

“泉城避风港”成效如何?能否切实为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服务?记者采访时获知的几则案例可见微知著。

2023年11月,一场降雪让济南夜间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深夜11点,市中区大观园街道“泉城避风港”的工作人员在大纬二路农行门口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孔某。经询问,孔某是济阳人,因家中有事来到济南,无法返乡,遂在此流浪。工作人员劝导孔某到济南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被明确拒绝,但孔某表示,可以到附近的“泉城避风港”暂避风雪。工作人员迅速将孔某带到“泉城避风港”妥善安置,免费提供餐食。或许是因为在“泉城避风港”感受到了安全和温暖,第二天,孔某同意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泉城避风港”不仅有发现、转介功能,还能为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安置帮扶。今年58岁的刘某就是受益者之一。

2023年4月,刘某突发脑中风,在临沂市租住的屋子内突然摔倒,被人发现后送到医院救治。出院后,刘某又付不起房租,被当地救助管理机构救助。

通过查询户籍,当地救助管理机构联系到历下区刘某所属社区,希望送返刘某。刘某回来后安置在哪里?社区如何提供帮扶?该社区向“泉城避风港”寻求支持。

接到社区求助后,“泉城避风港”的社工查阅刘某的相关资料,并与社区工作人员、刘某原单位同事等评估刘某情况,制订临时安置方案。“首先要帮他解决安置问题,其次是心理问题,我们的方案也是围绕这几方面展开的。”工作人员介绍。

待刘某回到济南后,“泉城避风港”社工链接社区医院,给刘某进行免费体检;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参与个案会商,帮助刘某查询亲人相关信息、补办户口;链接日间照料中心,让刘某有参与社会活动的场所;链接心理咨询师对刘某进行心理辅导,解开他的心结……最终,刘某在众人的帮助下,顺利入住养老院。

“市域内各区县存在救助资源分配不均、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区县之间的联动救助一直是个难题,市救助管理站+166处‘泉城避风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济南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口前移,解决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返乡的问题;建立台账、定期回访,解决了反复流浪、多次救助的问题;制订个性化帮扶计划,解决了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的实际困难,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泉城避风港”的标识体现了济南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宗旨。“这个标识以‘庇’字小篆变体为设计灵感,外形像一个人保护着下方,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意。”李琳介绍,标识中的太阳和雪花分别寓意“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交握的双手是“比”字的变形,象征救助管理为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提供庇护,让受助人员身有所栖、心有所依、背后有爱、前路有光。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