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地市要闻

焦作市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4-07-26 来源:焦作市民政局

焦作市紧紧围绕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等内容,结合地名管理工作实际,确定沁阳市、温县、武陟县3个省级试点,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

建章立制,织密乡村地名网络。焦作市制定印发《焦作市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焦作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计划》《“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流程图》《“乡村著名行动”排查采集登记表》等文件和表格,为有效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规范和依据。按照彰显区域文化、保留历史记忆,照顾地名现状、体现时代特色,强化交通策略、精准好找易记,着眼未来发展、风格鲜明统一的原则对乡村道路进行命名,系统解决乡村地区有地无名有名无标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和互联网地图地名信息缺失等问题,实现乡村地区有地就有名、地名要规范”。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乡村道路12523条,焦作市沁阳市、马村区、温县等率先完成首批164条乡村道路的命名。

创新举措,健全地名标志设置。村牌和户牌的设置上,按照地名村牌设置的元素,结合乡村本土历史文化,制定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东占王庄”“下石井”等特色村牌,并设置二维码标识,群众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房屋标准地址、派出所信息、包村民警信息、当前位置以及民政系统各项业务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基础支撑,为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等提供精准的地名地址信息服务。通过地名标志设置维护、打造特色地名标志等,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实现乡村地“有名就有标、标志成体系”。截至目前,全市试点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308块,安装楼门牌49687个,打造地名文化公园16个,采集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乡村地名98个,实现门牌网格化管理,有效解决快递进村难、入户门难找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效能。

以点带面,涵养地名文化传承。焦作市严格执行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规范及有关要求,建立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利用乡村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阵地,融合文化旅游、特色田园建设,开展乡村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近100余次。积极推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编纂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和地名志等项目,其中地名图集、地名录已出版印发24部(册),地名词典和地名志初稿第二次审稿已完成。深入开展地名故事搜集挖掘工作,整理编写《乡村记忆》《招贤馆传说》《赵堡镇由来》《红色村庄-后峻山》等地名文化故事55篇,切实让全市地名文化立起来、活起来。积极探索“政府+企业+村民”“地名+农产品推广”等模式,培育打造“武陟油茶”“温县铁棍山药”“沁阳柏乡驴肉”等一系列“土字号”公共品牌,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与产品竞争力,助力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旅游资源等推介推广,有效推动乡村经济建设。

数字引领,夯实地名信息服务。焦作市严格落实《地名管理条例》要求,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互联网地图和焦作市乡村地名地址库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地名采集上图、规范使用、创新一张图服务等,实现乡村地区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等各类地名信息及利农惠农兴趣点的采集汇集,筑牢乡村地名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基础,提高了乡村地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组织以上图标注的乡村地名为“锚点”,统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引导群众上传农家乐、种养殖基地、采摘园、农业合作社、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兴趣点,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方便快递进村、本地特色产品外销,激发地名数据活力,发挥地名信息价值,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截至目前,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全市采集上图(含各类兴趣点)9605条,其中公共服务设施752条、居民点157条、农业合作社1976条、企业3933条、农家乐2029条、电商服务758条,进一步弥补了乡村发展导航短板,做到有名就能导航,方便群众的交往出行、生产生活,助推试点乡村经济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