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地市要闻

漯河市民政局在全市
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时间:2024-07-31 来源:漯河市民政局

7月25日,漯河市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漯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方高峰以《强基筑底 扩围增效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发展》为题,围绕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兜底保障政策宣传落实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漯河市各级民政部门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这一目标,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增强困难群众的幸福底色。在全省2022年、2023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中分获第3名和第1名的优异成绩;今年4月份临颍县被确定为全国防返贫监测政策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县。

“三量”协同察民情

“精准瘦身”盘存量,让公正可感可触。定期对“存量”人员开展线上比对,督促县、乡两级加强入口、过程和出口的全流程监管。2022年、2023年共退出不符合条件低保人员1.2万多名。“科学穿透”扩增量,让公平可信可见。建成汇集近10万余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医保、教育等18个部门26类数据互联共享。2022年、2023年全市共发出预警信息29693条,累计对16697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落实救助政策,有4369人纳入低保范围,实施临时救助12328人次。“主动发现”应变量,让正义可视可及。组建“基层人员+民政社工+党员志愿者”入户探访队伍,对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反馈的预警对象、重病对象、新办证残疾人等予以重点核查比对。2022年、2023年共走访群众10万余户次,发现困难群众2万多人次,纳入低保1.4万人,实施临时救助3万多人次。

政策叠加纾民困

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用足用好“渐退期”“单人保”政策,保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政策只增不减,全市低保人员和特困对象等困难群众总体稳定在6万人左右,年临时救助量2万人次,将2万多名低收入群众纳入动态监测范围。漯河市2023年度“扩围增效”工作居全省第2名、临时救助增幅率居全省第1名。精准综合施策帮扶。对排查发现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落实低保、特困、孤儿和临时救助等民政兜底保障政策;对排查发现存在教育、医疗等困难的,及时转交相关部门落实专项救助,2023年推动相关部门落实专项救助政策2000多人次;对困难程度深、救助资金需求量大的急难家庭,积极动员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2023年以来全市发动16家慈善社会组织募集款物2000多万元参与急难救助和乡村振兴。

提标扩面惠民生

持续提高保障标准。漯河市连续13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今年7月份再次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490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达到每人每月637元。强化资金保障力度。各级财政每年为6万多名低保、特困、农村孤儿和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补助资金3亿多元。目前各县区每月10日前都能通过“一卡通”将救助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切实做到由“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让群众随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汇聚力量解民忧

释放社会组织活力。鼓励农业产业类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帮助销售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全市社会组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个好主意”,营造出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打造“社工暖心蓝”品牌。今年以来,全市178名民政社工已对全市90%的村开展1-2次入村走访,走访困难群众19340人次,对389名重点特殊民政服务对象开展定制化探访服务。厚植公益慈善沃土。今年全市“乡村振兴·豫善同行”公益募捐活动线上募集善款790余万元,将专项用于乡村振兴、扶弱济困慈善项目

强化监管聚民心

畅通渠道,让政策更阳光。对社会救助政策与救助对象保障情况通过官网、村务公示栏等各类平台长期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聚焦矛盾,让群众更满意。各级民政部门关口前移,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置,把矛盾化解在村居和困难群众家中。常态长效,让监督更有力。建立班子成员包联县区、重点问题月调度季通报机制,将监管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