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河南省新蔡县 讲好地名故事 助力乡村发展
王卫中 袁艳杨
2023年以来,河南省新蔡县不断加强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传承弘扬千年古县地名文化和红色基因,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取得实效。
突出文化传承
编印系列丛书传承地名文化。为传承和保护新蔡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县民政局深入挖掘地名故事,加大图录典志出版力度,聘请对地名、文史等方面有较深研究的3名专家具体负责编纂工作,并申请财政预算80余万元,多措并举确保地名丛书编印高质高效。目前,已编纂出版《新蔡县地名保护名录》《新蔡县标准地名志》《老家新蔡(地名故事)》《新蔡县标准地名词典》等7部,以优秀地名丛书赓续千年古县的根脉。
广泛开展地名文化“五进”活动。新蔡县民政局联合县宣传、教育等部门印发了《开展地名文化“五进”活动方案》,让地名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景区,并以故事演讲会、戏剧、知识竞赛等形式阐释。2023年12月,利用县文化周末剧场,组织地名文化义演3场;2024年3月,在县殷实园广场,举办“讲好地名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宣传活动,发放地名法规、地名故事书籍彩页9167份,并邀请7名地名文史专家向群众宣讲地名文化故事;2024年7月,参与组织“我的家乡”文化才艺展演,全县23个乡镇(街道)的群众代表运用诗歌朗诵、快板、小品、戏剧等形式,多角度讴歌英烈,传承红色地名文化;该县还在北湖公园增设80块地名文化宣传栏,展示《文庙》《仁义巷》《子路问津处》等地名故事。
突出文旅融合
新蔡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方位加强地名文化展示阵地建设,推动地名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采取“项目+整合+社会捐助”的办法,对县中原辛亥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扩建、小李庄村烈士纪念馆进行扩容提升,新建任芝铭纪念馆、问津博物馆、齐寨战役纪念馆等10个县级纪念馆,还新建了大庄村党建馆、周寺村史馆两个村级展示馆。修建红色地名文化纪念亭(长廊)20余个,将古吕国遗址、伯夷治水、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等有文化价值的地名以实体方式保存下来。在纪念亭与长廊上,每一幅画、每一尊雕塑、每一段文字都记载着新蔡的千年历史和辉煌岁月,让人们领略到地名文化之美。
突出“名片”特色
道路命名规范化。新蔡县将乡村地名建设纳入助力乡村振兴大局通盘考量,探索创新地名标志形式,擦亮美丽乡村地名“名片”。依据《地名管理条例》与相关规定,研究出台了《新蔡县关于加强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年对新城区44条新修道路进行规范化命名,对老区15条道路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今年3月—7月,经广泛征集、反复酝酿、层层把关,又命名了10条新修道路名称。如位于开元大道与滨河路的居民区4条路,由“康”字开头,从“安居乐业”采词,分别命名为康安路、康居路、康乐路、康业路,通俗易懂,简便好记。指导20个乡镇336个村,全面梳理乡村地名现状,重点排查有地无名、多地重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等问题,对全县30条乡村道路名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如,黄楼镇的梅林大道、桃花源大道、福和路、聚福路等,体现了独特的“乡土”味。
标志牌设立标准化。新蔡县在新修或标准化处理的道路标志牌上全部增添二维码,群众用手机扫码即可知晓道路名称、地名故事、长宽度、起止点、途经主要单位与主要建筑实体等信息,为群众生活、游客出行提供了准确、便捷的导览服务。此外,县民政局主动与县文广旅、交通运输等部门深度合作,推动“土字号”品牌建设,助力开发练村镇大庄村花溪古寨、顿岗乡平楼村千米水杉林、余店镇东王庄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关津乡张庄村牡丹园等15条乡村旅游路线,并在其线路和景区设置特色智慧路牌66块,地名文化展示墙198块,扮靓美丽乡村。
突出乡村特点
开展地名信息采集上图。新蔡县制订《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步骤与要求,细化了5类14项具体内容。同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方案进行培训和宣传。开展地名(兴趣点)信息采集上图培训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召开县、乡、村(居)各类培训会374场次,张贴海报3740张,制作发放信息采集简易操作流程图,并发动村干部、志愿者登门辅导群众参与采集上图,同时邀请专家从源头上把控信息采集质量。截至目前,该县已分类采集上图信息2200余条。
助力特色产业推广。新蔡县充分发挥地名的地理标识功能,在乡村特色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促进“地名+旅游”“地名+农产品”“地名+美食”“地名+传统技艺”融合发展。例如,该县培育打造韩集脆皮鸡、顿岗油馍、栎城烧饼、李桥牛羊肉、棠村三粉、河坞酱菜等60多个“乡字号”“土字号”品牌,助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此外,该县还将众多品牌与地名文化相结合,拍摄微视频宣传推广,推动“地名+”产业化、实体化、效益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