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就近解民忧
——从“跑乡镇”到“村里办”
本报记者 张伟涛
山高路远、居住分散,如何让困难群众更加快捷地申请办理社会救助?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少、事务多,如何给群众提供更主动及时的救助帮扶?
从2021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将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创新设立了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负责收集社会救助申请材料,解决了困难群众以前往返乡镇办理耗时长、费用高等问题,有力提升了社会救助办理的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县165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均已设立了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自2023年以来,全县动态管理城乡低保对象的申请材料,90%是通过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受理上报的。
申请救助不出村
姚洁琼是田林县潞城瑶族乡那帮村的乡村振兴协理员,2021年,她多了个身份——那帮村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的工作人员。
“群众需要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时,我会帮着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拍照,之后通过电脑上传给乡镇审批,整个过程仅需要10分钟左右。”姚洁琼说。
潞城瑶族乡是田林县面积最大的乡,那帮村位于该乡西北部,共有8个屯、323户、1000多名村民。“我们村位于山区,从村委会到乡政府所在地有25公里。”姚洁琼告诉记者,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以往要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需要带着身份证等到乡里办理,对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来说,非常不方便。
按照田林县的统一部署,2021年,那帮村设立了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群众在受理点即可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无需到乡里奔波往返。姚洁琼介绍,对资料不全或是行动不便的群众,她会联系其所在屯的村干部,由他们上门帮群众拍好资料后传给她。“所有来申请的群众只需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姚洁琼表示,今年以来,受理点已帮群众申请各类社会救助10多次。
59岁的王某是那帮村村民,因患多种慢性病,2023年以来,他多次就医,产生了较高的医疗费用,家庭经济压力很大。今年2月,他来到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咨询能否申请低保。工作人员按规定将其身份证等拍照后上传,又经过信息核对、入户调查等工作流程,次月就将他纳入了低保范围,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基层服务不缺位
3月,居住在那帮村弄维屯的李某因突发眼出血到百色市一家医院治疗,经检查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住院治疗费用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达8万余元。
“李某60多岁,丧偶多年,与85岁的母亲和女儿及两个外孙一起生活,生病后对一家人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那帮村党支部书记黄品练与李某同住在弄维屯,对她的家庭情况很熟悉。李某治疗出院后,黄品练第一时间上门为其讲解了社会救助政策,将申请社会救助的材料拍照后交给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帮她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助。经审核,李某一家在5月享受了低保待遇,并得到了1万余元的临时救助金和医疗救助帮扶,缓解了一家人的生活压力。
姚洁琼觉得,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的设立,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进一步凝聚起了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等多方合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我们村现在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乡村振兴协理员、村干部等多方工作力量,都会经常入户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其困难并提供帮助。”姚洁琼说,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的工作人员和村党支部书记每年都会参加民政部门组织的培训,驻村工作队也会对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众开展入户核查。目前,基层工作人员对社会救助政策都比较熟悉,发现困难群众后都能主动帮助他们收集材料,并通过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提交救助申请。
田林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169个村(社区)平均有5—7名工作人员,脱贫村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另外还有1—3名驻村工作队员。同时,从2022年起,县里为了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又为每个村配备了一名大学毕业生担任村级协理员,使得基层工作队伍更加年轻化,整体素质越来越高。基层工作有了人力保障,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真正打通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工作质效不打折
“设立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并不意味着乡镇民政救助窗口不再受理相关申请了,而是拓宽了社会救助的申请渠道,群众可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自主选择到何处申请办理。”田林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要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在村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在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
记者了解到,田林县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做好救助对象发现报告、协助开展社会救助申请审核确认、协助做好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协助做好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协助做好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负责收集把关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有关材料并提交乡镇等。田林县明确各村(居)委会主任统筹协调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工作,各村乡村振兴协理员(支部书记助理员)及驻村第一书记负责受理、收集并严格把关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的相关材料,随后提交至乡镇进行审核审批。
田林县各乡镇主导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的工作,负责开展对村里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县民政局建立监督机制,每季度对重点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巡视检查一次,聚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识别并纠正存在的偏差和失误。同时,督促协调乡镇共同研究解决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工作顺利推进和高效执行。
“在基层民政服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将社会救助窗口前置到村级,是整合力量开展社会救助受理审核的一种新方式,县级民政部门通过强化督导,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落地见效。”田林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设立后,县民政局协同乡镇民政窗口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做好低保审批和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每半年完成一次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升社会救助的精准度。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田林县动态管理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48人,其中1071人通过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上报材料。
田林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会救助村级受理点让群众不出村就能申请社会救助,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救助受理审批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增进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情感沟通,也为推进移风易俗、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