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系列报道:
银发顾问——做您身边的“养老百事通”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搭建养老服务“1+4+N”框架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330余家,养老托老床位6万余张,等级以上养老机构占比达45%,护理型床位占比约64.2%。形势的变化、任务的转换、政策的调整,标志着郑州市养老服务已迈向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的全新阶段。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郑州日报》推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系列报道“我在养老第一线”,聚焦养老服务行业一线工作人员,讲述他们工作中的专业服务、苦乐年华,描绘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美好图景,展现郑州养老服务发展的成果成效,敬请关注。
“小冯,老年助餐的餐食咋样?能不能配送啊?”“阿姨,午餐有一荤两素一主食,晚餐可以自己搭配,如果行动不方便的话,也可以安排送餐到家。”
“银发顾问”,作为消除养老政策信息不对称、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养老资源的“新角色”,在郑州养老事业的发展中应运而生,郑州市金水区大石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冯远,就是其中一员。
朝夕相伴的温暖守护
“刘阿姨,今天早饭吃的什么呀?咱们先来测测血压和血糖吧。”2024年9月30日清晨,冯远一上班就和护理员一起,到新入住的老人照护房间里访视。
“老人血压血糖偏高、说话迟缓、目光呆滞,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或者脑梗复发。”冯远和护理员发现老人情况异常,赶紧联系家属说明情况,在征得同意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准备送老人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窗外秋雨微凉,冯远帮老人裹上被子,与赶到现场的急救人员一起合力把老人推上急救车。直到看着急救车消失在视线里,冯远才舒了一口气,回到照护房间继续访视。
“时叔,来打饭了,雨衣就放门口吧,小心别滑倒。”“王姨,您这走路不得劲,下着雨咋也来了,可得注意一点,穿暖和一点。”10时30分左右,乐享餐厅里飘出阵阵香味,来吃饭、打饭的老人逐渐多了起来,冯远又开始忙着为大家提供助餐服务。
“小冯,今天下午有什么活动安排?我约了几个老姐妹吃完饭在咱这儿活动活动。”家住外贸家属院的张阿姨今年76岁,平常喜欢到服务中心吃饭、理疗,空闲时间也会参加文娱活动,拓展“社交圈”。
“老年助餐食堂辐射周边社区,60岁以上老人都可以来这里用餐,午餐时间会有几十人,上门送餐服务也很方便,通常不超过10分钟。”冯远告诉记者,“除了助餐,我们还提供助行、助医、助洁等服务,让更多有需求的老人能够享受到便利化的养老服务。我们还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邀请老人参加跳舞、唱歌、打乒乓球等社团活动,希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量身定制的贴心服务
“在日常照料、朝夕相处间,很多叔叔阿姨和我就逐渐熟络起来了,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不管有什么话、什么事,都愿意跟我唠一唠。”冯远是个“90后”女孩,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却因为工作的缘故,习惯于用老年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80多岁的杜先生是位老工程师,平常孩子上班不在身边,自己在家里常常连灯都不开。“我们刚开始上门送餐的时候发现他的状态不太好,长期待在家里有点孤僻。”冯远一边通过老人子女熟悉情况建立联系,一边跟老人沟通交流了解需求。渐渐地,老人敞开了心扉,变得开朗起来,还主动咨询起了养老服务政策。
“养老服务琐碎繁杂,如果没有对老人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是不可能坚持做好这份工作的。”冯远认为,要想真正做好“银发顾问”,需要主动挖掘需求,定期到社区高龄、独居、特困老人家中探访,了解老人的实际需求,及时提供上门义诊、代买代送、卫生清洁等居家上门服务,给不同情况、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最精准、最适宜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更好地发挥链接者的作用,促进“政策找人”落实落细,让惠老政策和资源有效匹配老人需求。
如今,智慧赋能让养老服务“可视化”。大石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进门左手边,街道智慧养老数据中心大屏上,老人年龄分布、健康能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服务对象、探访人次等数据一目了然。每一次访视老人、上门服务结束,冯远都会通过手机小程序及时上传信息数据,推动辖区内的养老服务情况有数可依、有迹可循。
走进社区开展防诈骗宣讲、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堂;组织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为老人提供养老政策解答、资源链接等服务;建立微信服务群,定期发布养老服务政策、养老服务资源、老年人健康管理等信息,及时回应老年人有关养老、医疗及法律方面的诉求……在冯远看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银发顾问”任重道远,既要身兼数职,也要成为一个“养老百事通”,努力做好老年人身边的助手、参谋和顾问。
(郑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静 刘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