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公开

河南省民政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1320562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10-25 来源:养老服务处


豫民议〔2024〕61号



姜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您提出的聚焦多元供给、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对当前我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经商省卫生健康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和财政厅,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用地保障。一是分区分级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在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因地制宜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和标准,合理保障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空间需求;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优化本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范围、项目及要求,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在详细规划中明确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开展已编制详细规划评估,摸清养老设施现状及需求,指导各地在详细规划编制中,新建居住区建筑面积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并在街坊详规中具体落实,满足社区生活圈需求。二是统筹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科学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充分考虑各地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需求,统筹用好增存挂钩、增减挂钩指标。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优先利用存量资源,鼓励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存量房屋及社区用房,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创新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支持政策。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优化土地供应方式,优先以出租或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出让底价按不低于所在级别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支持利用集体土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盘活利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建设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乡村养老服务设施。

(二)强化财税资金保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2023年,出台财政支持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五方面: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加大对困难老年人的支持力度,加大机构融资支持力度,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以设施建设和运营为关键环节,持续丰富财政支持政策内容,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我省养老服务水平。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2022年以来,省财政累计筹措彩票公益金、土地出让收入、中央基建投资等资金43.5亿元,形成资金合力,优化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强化人才队伍支持。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的意见》,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作出政策性规定。拓宽培养渠道,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110多个、招生7万余名。提高人才素质,评定41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确定248家认证评价机构,“十四五”以来培训养老护理技能人员17万人次、持证人员达到5.8万人。开展行业薪酬调查,鼓励提高用工待遇,举办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大赛,给予等级晋升和荣誉褒奖,打造“河南护工”品牌,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我省召开。

(四)培育多元主体。鼓励物业、家政、医疗、文旅、体育、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养老产业,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和新兴市场主体,支持带动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推动行业融合。养老服务相关市场主体由2022年同期的9000多家增长到1.8万多家,两年内翻了一番。选树养老联合体、发展医康养结合、“物业+养老”、“文旅+养老”“家政+养老”等5大类10家省级养老服务企业,全省评选出4家五级、24家四级养老机构,支持带动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豫佳养老”服务品牌。

(五)推动产业模式多样化。在服务业方面,郑州、焦作、信阳、安阳等地建成一批集养老、医疗、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社区。在制造业方面,“辅具+养老”制造产业快速发展,驻马店市成功承办全国康复辅具和老年产品博览会,漯河市规划建设养老产业园,安阳、南阳、驻马店积极发挥国家辅具试点城市作用,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全省康复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达到40余家,延长了产业链条在康养和智慧养老等新兴产业方面,依托我省中医药、文化、自然资源禀赋,民政会同相关部门,推荐8家单位入选了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单位,评选20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6家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在医养结合方面,持续开展彩票公益金支持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综合能力强、服务模式新、群众口碑好的医养结合机构,形成了“机构特色服务型、社区居家服务型、机构社区居家服务型”三种模式,凝练了国家认可的“河南特色”。积极引导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医疗养老等功能型地产,部分房地产企业凭借丰富的开发经验,纷纷进驻养老地产领域,通过探索居家养老地产开发、社区开发等模式,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住房产品。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全省120家物业企业、涉及173个住宅小区开展了“物业+养老”服务,河南亚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被认定全省养老服务品牌单位。

(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对符合税法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其他从事养老服务的组织可按照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以及建设补助、运营补贴等优惠政策。围绕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老年助餐、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项目,优化省级养老服务相关专项资金补助政策。持续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专项债、普惠养老再贷款等,发挥政府平台优势,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强化对养老产业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带动。加大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整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形成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势。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政策规划引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银发经济的意见,着眼长远战略布局,聚焦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推动养老产业向上下游延展。提升总体规划质量,在市县乡规划审查审批中,充分考虑养老服务设施发展需要,优化用地布局,解决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均衡、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不合理等问题。编好详细规划,组织开展已编详细规划评估,摸清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分层分类推进详规编制,明确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条件。支持利用存量土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利用存量房产举办养老服务机构。

(二)发展多维服务业态。鼓励家政、物业发挥熟悉老年人及家庭情况的优势,提供复合型嵌入式居家社区服务;鼓励零售服务商拓展生活用品代购代收代缴等为老助老服务功能;引导餐饮企业运营社区养老设施、开设老年食堂或老年餐桌,提供社区助餐服务。促进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等行业与养老服务融合,满足老年人发展型需求。提升医养结合水平,利用现有资源新建改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推进社区(乡镇)“医防康养护”融合服务,提高养老机构中医养结合机构占比。全面开展医养结合机构“三级五等”评价,将全省所有医养结合机构划分相应等级,命名全省首批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基层探索“两院一体”发展模式,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完善家庭病床和家庭护理服务机制,让有需要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护理服务,打通医养服务由机构到社区、居家“最后一公里”。

(三)培育养老消费潜力。推动特色康复技术进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推广老年产品用品目录,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市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建立省市县互联互通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点单式”养老服务。培育一批连锁化、集团化、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品牌。

(四)完善养老产业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养老产业重大项目、知名机构和企业,跨区域共享养老产业资源。争取全国银发经济产业园区落地河南,在全省谋划3至5个示范性、引领性的养老服务综合园区或产业园区,集康养服务、康复理疗、教育培训、康复辅具产品研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

感谢您对我省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一如既往支持民政工作。



2024年8月14日



责任编辑:姚方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