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政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第1320952号提案的答复
豫民议〔2024〕58号
民革河南省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文体康养融合发展的提案”收悉。提案中关于出台规划大纲、加大政策支持、构建评价体系等对策,对推动我省文体康养融合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经商省教育厅、卫生健康委、文化和旅游厅,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专项规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十四五”文体康养发展目标:培育发展特色文体康养。依托中原悠久传统养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一批国学养生系列研学产品,推广健康养生理念和生活习惯,打造一批文化康养基地,塑造中原文化康养品牌。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露营、徒步旅行、探险等康体养生运动产品,发展壮大康养健身产业。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开发,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挥体育健身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康养产业发展,依托文旅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康养目的地。省委召开了全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全省康养产业工作重点部署,提出培育养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4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养老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事业与产业并重,促进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等行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银发经济等。
(二)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文旅、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养老产业,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和新兴市场主体,支持带动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推动行业融合。养老服务相关市场主体由2022年同期的9000多家增长到1.8万多家,两年内翻了一番。省文旅厅将休闲康养、民宿旅居、旅游业态打造等内容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并布局、一起谋划、一体打造。推进实施休闲康养基地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创建、市场主体培育等“七项行动”,明确了未来三年乡村康养旅游建设的路线图。省卫健委积极开展中医养生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中医药文化进社区等形式,大力普及中医健康养生知识;组织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老年健康宣传周专场活动、“敬老月”活动,全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万余场,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持续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试点社区已覆盖全省116个县(市、区),占73.4%;组织开展2023年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省教育厅重点加强民生领域紧缺行业相关专业的布局培育工作。指导河南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等高校新增家政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等相关本科专业40个。鼓励引导职业学校积极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等急需紧缺专业,将老年保健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护理等35个专业列入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急需紧缺专业清单,评审支持新增设置养老保健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19个,备案认定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等34所学校在916所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教学实习基地。目前全省有独立设置的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27所,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与养老等相关专业点110多个,为养老服务产业培养了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民政厅会同文旅厅、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选树养老联合体、医养结合、“物业+养老”、“文旅+养老”“家政+养老”等5大类优秀养老服务品牌,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经过实地调研、社会公示等环节,共评选出5大类10家省级养老服务品牌单位,扩大品牌影响力。在全省养老机构中开展等级评定,全省评选出28家四级、五级养老机构,支持带动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豫佳养老”服务品牌。依托我省中医药、文化、自然资源禀赋,民政会同相关部门推荐8家单位入选了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单位,评选20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6家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抓融合,促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文化、体育、康养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依托全省山水、温泉、中医药、少林太极文化、乡村等资源,打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体育健身、健康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务园区。引进省内外优质养老机构、大型地产企业和知名金融保险集团等,创新开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服务,建设一批康养产业园区,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由点到面、辐射周边,实现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以民宿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发运动健身、中医康养、温泉康养、膳食康养、山林康养等休闲康养产品和业态,推动乡土特色产品向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养生保健品转化,促进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二)抓人才,强支撑。增加老年护理人才供给,继续完善教育体系,支持高等院校和各类医护院校加强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健康养生、中医药保健等相关专业建设,引导各类公办、民办医护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等课程。促进医护类专业院校与养老服务行业相融合,为壮大医养、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扩大智慧养老服务人员的就业规模,大力推进康养学游项目开发,老年大学与医院、康养机构等有关部门、行业单位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培训工作,积极承担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任务,充分发挥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阵地作用,高效完成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任务。继续加强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工作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技能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在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支持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养老服务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切实打通学历、技能、就业通道。
(三)抓融资、聚合力。进一步深化银企对接,统筹用好各级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专项债、普惠养老再贷款等资金和渠道。发挥政府平台优势,探索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设立养老服务产业基金等方式,用好金融工具,用活金融机制,形成投资康养产业的合力。
(四)抓示范、促品牌。根据民政部《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会同相关部门,对“文体康养”类机构,从设施建设、服务水平、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开展评分,选树行业内优秀标杆。积极发展“养老+”等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形成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品牌化、多业态融合的康养服务企业和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感谢贵单位对我省养老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一如既往支持民政工作。
2024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