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河南省焦作市
以点连线 以线促面 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

时间:2024-11-29 来源:中国社会报

徐明安

今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民政局围绕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坚持试点引领,以点连线,以线促面,扎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章立制

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要求,参照其他先行试点地区经验,焦作市确定了3个县(市、区)和24个乡镇(街道)为试点地区,制定印发了《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著名行动”工作计划》《“乡村著名行动”工作流程图》《“乡村著名行动”排查采集登记表》等文件和表格,为有效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规范和依据。

焦作市要求按照“彰显区域文化、保留历史记忆,照顾地名现状、体现时代特色,打造智慧路标、精准好找易记,着眼未来发展、风格鲜明统一”的原则对乡村道路进行命名,系统解决乡村地区有地无名、有名无标、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和互联网地图地名信息缺失等问题,实现乡村地区“有地就有名、地名要规范”的目标。

规范设标

在村牌和户牌的设置上,焦作市结合乡村本土历史文化,设计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桂花巷”“东占王庄”“水塔街”等特色村牌,并设置二维码标识,群众扫码即可获取房屋标准地址、民政相关业务政策等信息。同时,通过设置地名标志,健全了乡村地名标志体系,截至目前,全市试点地区设置维护乡村地名标志1579块,安装楼门牌4.96万个,打造地名文化公园16个,采集录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乡村地名98个,实现了门牌网格化管理,有效解决快递进村难、入户门难找等问题。

传承文脉

焦作市深入开展乡村地名文化宣传,将地名管理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延伸到基层、拓展到街头巷尾,推动形成全民关注、广泛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乡村地名文化宣传活动120余次;整理编写《乡村记忆》《招贤馆传说》《赵堡镇由来》《红色村庄——后峻山》等地名文化故事359篇,并通过报纸、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让地名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焦作市严格执行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规范及有关要求,建立该市首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名录包含古县4个、古镇8个、古村落59个,红色地名5个,共计76个。

焦作市积极探索“地名+农产品”推广模式,通过地名文化赋能农特产品,培育打造武陟油茶、温县铁棍山药、沁阳柏乡驴肉等一系列“土字号”公共品牌,有效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数字引领

焦作市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互联网地图和该市乡村地名地址库、信息服务平台,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力度,对乡村的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农业产业等地名信息应收尽收、常态更新、规范上图。同时,该市统筹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引导群众在“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微信小程序自主上传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采摘园等兴趣点,提高网络地图的地名感知度和活跃度。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采集上图1.02万条地名信息(含各类兴趣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交通出行、生产生活。

为推动乡村标准地名规范使用,焦作市持续加强乡村标准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在各类标志标识、身份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等公文证件及法律文书中规范使用乡村标准地名信息。

此外,焦作市还指导温县、沁阳市和武陟县等县(市、区)整合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设置、已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数据、各类型乡村地名数据和乡村标准地名地址数据等,以“一张图”模式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社会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标准、规范、翔实的区划地名信息服务,切实发挥好数据底座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绘制598幅基础图,为绘制区划地名“一张图”打下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李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