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民政局迅速学习贯彻
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
2月10日,漯河市民政局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202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方高峰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为全省民政系统以改革创新推动河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水平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点明了方法和路径。全市民政系统要迅速行动,将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到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推动会议精神在漯河市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会议强调,2025年,全市民政系统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细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一老一小”关爱和服务,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倾力打造“五心民政”,推动漯河民政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贴心民政”,更富成效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要。完善老龄工作体制,进一步建强老龄工作领导力量和专业力量,深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完善“漯颐养”服务体系,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实现普惠均等、人人可及;紧扣群众需求发展多种养老模式,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助餐、助浴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力推进养老产业综合服务园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在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上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促进供需适配、城乡均衡。
二是打造“走心民政”,更大力度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迭代升级,落实好新出台的《漯河市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政策集成、资源统筹、智慧赋能,确保政策落实“兜住底”、分类救助“兜准底”、综合施策“兜好底”。持续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深化推进“政策找人”,主动帮扶“沉默的少数”。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推动低保标准合理有序增长。改革完善“一事一议”、专项救助等制度,做到政策刚性与工作柔性有机结合。抓好全国“两项政策”衔接并轨临颍试点,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救助需求。
三是打造“暖心民政”,更加有效拓展为民服务深度。打造“关爱蓝”服务品牌,出台《漯河市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推进加强困境儿童关爱全国试点工作,建好用好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和服务阵地,创新实施“小微公益项目创投”“融爱童行 成就未来”困境儿童素养提升服务项目,全面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为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健全完善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切实增进残疾人生活福祉。
四是打造“用心民政”,更大作为回应人民群众美好期盼。做优民政专项服务,完善“行政管理+社会事业+市场运营”殡改模式,坚持殡葬行业公益属性,加快市殡仪馆、卧龙生态殡葬服务园(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扩大基本殡葬服务供给,深化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殡葬行业综合监管,大力推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生态免费安葬,深入推进丧葬礼俗改革。探索全链条、全周期和谐婚姻家庭服务模式,推动婚姻登记服务从“单一婚姻登记”向“多元婚姻服务”转变,积极探索婚姻登记进公园、进景区,打造更多具有人文特色的婚姻登记点。
五是打造“顺心民政”,更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和培育发展,持续打造“社会组织之家”试点,引导社会组织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公益慈善最前沿汇智聚力,发挥社会组织吸纳促进就业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出台《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意见》,支持慈善力量参与扶老助残、恤幼济困、助学助医等活动,擦亮“慈善漯河”品牌。继续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推动地名与文旅、产业、美食等深度融合,让地名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打造地名经济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