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大河报·豫视频】郑州市节地生态葬活动首次出现AI数字人
通过屏幕温情告别

时间:2025-04-01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你们好!生命从自然中来,也终将回归自然。”“请珍惜当下和未来的每一刻!”“请照顾好家人,照顾好自己。”……3月29日,“清明雨 绿色风 文明行”郑州市2025年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在河南福寿园举行,告别仪式中,大屏幕上首次出现了AI数字人“新生”,以节地生态葬先行者的身份表达殷殷嘱托,成为活动最温情的时刻。

活动现场,处处彰显着生态元素,茂密的绿植和多种鲜花搭配出清新的森系场景,诠释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寓意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节地生态文明殡葬新风吹遍中原大地。

“我们在心里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为它浇水施肥,陪伴它茁壮成长。”在礼仪人员深情诵读中,追思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两名少年走上舞台,为象征生命和希望的小树培土、浇水,表达祝福与思念,寄托对生态葬先行者的缅怀。接下来,经过祈福感念、水溶寄思、鞠躬致敬等多个环节,追思仪式圆满完成。

让科技为纪念赋能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除了线上互动签到、云纪念馆等常规线上服务外,还首次出现了AI数字人“新生”,通过屏幕表达殷殷嘱托,让在场众人感受有温度的“数字告别”:朋友们,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崭新的开始,请带着真挚的祝福,怀抱无尽的思念,共同前往绿意盎然的生态葬花园,为平凡而伟大的节地葬先行者送别,与大地相拥,与绿色相伴开启一场新的生命旅程……

据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福寿云科技AI数字人技术,通过智能修复与动态影像重现,可将逝者生前的珍贵照片、影像和声音修复,并赋予温暖的动态展现。结合河南福寿园数字纪念礼厅的场景,让告别更加美丽、温馨。

随后,参与本次活动的家属依次怀抱者特制可降解骨灰盒,前往河南福寿园公益树葬花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生态安葬,让逝者入土为安。

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朝峰讲话时表示,节地生态葬是绿色殡葬新风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以来于自然、归于自然的方式,实现了对生命的最高礼赞,让生命与草木同春,与山河共美。近年来,郑州市大力推行移风易俗、生态殡葬宣传,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让更多群众了解、认可、接受节地生态葬,“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参加完整个仪式,觉得很温馨也很感动。”当天,郑州市民赵女士和丈夫来送别妹妹,环顾树葬花园的花花草草,感叹说,在这种氛围中哀伤淡了,送别缅怀时心里更加平静。

本次活动,由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文明办、郑州市林业局主办,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新郑市民政局、河南福寿园承办。活动属于节地生态安葬奖补范畴,根据郑州市《关于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的通知》要求,参加活动的逝者家属提供相关资料、符合要求的,每具骨灰可获得1000元补贴。

郑州市2025年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宣传周期长、覆盖范围广,当天,在河南福寿园等四个场地同时举行节地生态葬,仅在河南福寿园举行的活动中,共为189位逝者举行了温馨送别,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安葬骨灰数量,均创下了历年新高。由此可见,随着郑州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绿色殡葬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李冰莹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