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民政把“保民生、托底线”的责任扛在肩上
时间:2015-12-23
来源:获嘉县民政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民政人,要把“保民生、托底线”的责任扛在肩上,把“为民”记于心,“便民”醒于目,“惠民”践于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在新常态下要进一步整合民政资源,放大民政优势,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完善各项救助制度,依法办事,将惠民阳光照进每个民生角落,照进群众心中,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是强化管理,打造“金字招牌”。该局通过出台《精细化管理制度》,要求做到全员遵守、全面覆盖、全程管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办事程序,局办公室对各项民政工作综合评估、精细化管理,一月一汇总、一月一评估、一月一整改、一月一通报,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了民政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从而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同时,该局以“建设人民满意服务型民政品牌”为主题,开展“温暖民政,和谐民生”的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在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服务的婚姻登记处、流浪乞讨救助、综合服务三个重要服务窗口推出了“无假日窗口”工作制度,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热线电话昼夜24小时开通运行。解决双休日、节假日窗口服务单位工作人员休班、服务断档,给群众办事造成不便的问题,方便了办事群众,提升了获嘉民政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今年12月13日(周日),安置服务窗口迎来了络绎不绝的退役士兵,他们有的咨询安置形势和就业渠道、有的咨询如何办理落户手续、有的咨询免费技能培训相关事宜,都得到工作人员热情满意的答复。
二是健全机制,开通“绿色救助”。该局积极改革创新社会救助体制,变“雨后送伞”为“雪中送炭”,出台《获嘉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将四类群体(包括特困家庭、事实孤儿、因病致贫家庭和无配偶、子女的重度残疾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政策实施以来,将全县四类群体138户449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5.5万元;全局动员,全员参与,开展联亲帮扶,为困难群体分类建档,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流浪救助网络,2015年以来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8人,同时对全县智障人群登名造册,附加照片,便于走失人群早日回家。
三是强化监督,打造“阳光低保”。该局实行阳光公示,在新形势下通过电视、网络、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将低保情况向社会公开,设置县乡两级投诉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投诉,接受社会监督,并做到专人负责,首问首责,有报必查,查必有果,实现了救助操作更加阳光公开,救助结果更加公平公正。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全县城乡低保工作基本实现了审批程序化、操作阳光化、管理动态化、保障分类化、发放社会化、建档标准化,整体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城乡低保管理服务水平又有了新提高。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8239人次,共发放城乡低保金3283万元。目前,获嘉县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城市为241元,农村为115元,均位居全市前列。
四是删繁就简,优化“便民服务”。为了降低门槛、不让群众多跑腿,该局进一步推动临时救助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出台了《获嘉县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办理程序和流程。对大病救助、《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城乡低保申办、农村五保申办等工作做到了畅通进出口、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即时即办或限时办理,这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更让群众避免了“折返跑”;对于特殊病种住院门诊的花费,在新农合报销80%的基础上,又给予15%的报销,这两项资金加起来达到看病总花费的95%,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开辟“大病救助直通车”,简化报销手续,提高大病救助次数,由原来的一年一次改为一季度一次,让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了党的阳光温暖,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救助187人次,发放资金43.2万元。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