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近日印发,其中指出将助力居家社区养老——打造城市社区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时间:2017-08-31
来源: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当你老了,生活会是怎样的?据省民政厅消息,省民政厅、省发改委共同制定的《河南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给各省辖市相关部门,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提升我省养老服务水平再发力。
其中,除了制定2020年全省养老床位数达到平均每千名老人35张以上等目标,还出台了多项举措助力居家社区养老,如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半失能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上门护理和家庭病床服务等。
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居家社区养老更舒心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和失能比例高的特点,预计到2020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700万人以上,老龄化率将达到17.8%。到“十三五”末,我省要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多方参与、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监管到位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方便更多老人守着家养老,并可享受到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定制服务,将成为我省今后养老的主要方向。
为助力老人居家社区养老,《规划》指出,到2020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与此同时,要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和短期托养等服务。
比如,在助餐方面,支持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专业送餐机构和单位内部食堂,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为餐饮服务单位和基层社区(村)提供设施改造、设备购置等补助,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餐食和送餐服务补助。
在硬件设施上,我省要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中,通过新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打造200个示范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为方便更多老人在家门口生活,在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中,我省将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和业主众筹等方式,加快推进老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重点做好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楼梯、电梯候梯厅及轿厢等设施和部位的无障碍改造,优先安排贫困、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家庭设施改造,组织开展多层老旧住宅电梯加装。
政府兜底,每个县(市、区)建立1所以上护理型养老机构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由于子女忙于生计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被送往养老机构接受照料,却通常面临床位紧张、合适养老机构难寻的尴尬。今后,如何确保让有需要的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接受专业护理和照料?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全省养老床位数达到平均每千名老人35张以上,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护理型床位占社会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其中特别要求,要强化政府基本养老服务兜底责任,全省每个县(市、区)要建立1所以上满足城乡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的护理型养老机构。
人老体衰,为让老人接受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规划》提出,我省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工作,2017年,各省辖市50%以上的县(市、区)和一半以上的省直管县(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2018年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高效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的比例达到30%—40%。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失能、半失能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上门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护理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规划》还指出,我省将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重点安排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的项目,优先安排为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计划生育失独困难家庭老年人购买相应的养老服务等,还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推行“互联网+养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蔡君彦 贺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