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满目青山夕照明——关于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
记者 魏剑 芦瑞 王向前
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波”直面而来。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努力让每位老人都拥有最美“夕阳红”。
河南的人口老龄化状况怎样?在养老服务上做了哪些探索?将如何构建富有河南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本报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时代命题:
人口老龄化加深加快
11月17日,午饭时间。郑州市经五路首慈·乐康养护院二楼生活区,纵瑞华和护工一起,给婆婆喂饭。
纵瑞华73岁,婆婆97岁。养护院有护工照顾,但住在附近的纵瑞华还是每天踩着饭点到来,亲自喂婆婆吃饭,“有我在,婆婆吃得香,情绪也稳定。”
一家两代老人,是这个家庭的现状,也是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下很多家庭的写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预计2025年人数将突破3亿人。
这般速度,使得中国在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呈现出三个“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老龄化任务最重。
在河南,人口老龄化状况同样严峻。
2020年的普查数据显示,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96.4万人,比重为18.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49%,分别比2010年上升5.36和5.13个百分点。“近10年来,河南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程度进一步加深。”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
“加快、加深”的背后,是河南面临的特殊省情——
纵向看,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大省河南要承受更大的老龄化冲击。
人口老龄化更多地受到生育率变化的影响。根据河南人口统计数据,1962—1975年“婴儿潮”中,河南人口总量迅速增长,1975年年末人口总量达6758万人,比1960年年末人口总量多近2000万人。
遵循人口发展惯性规律,“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将在2022年—2035年相继步入老年期,带来人口老龄化“冲击波”,进一步加深河南的老龄化程度,构成今后一段时间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基本面。
横向看,河南人口老龄化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将会继续。
按照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河南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中,商丘、信阳、开封、许昌、周口、驻马店、漯河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超14%,提前进入“老龄社会”。
“河南最新的常住人口数据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劳动力人口外流。”王牌智库创始人上官同君说,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的情况还在持续,河南的城市人口流动还在分化,造成一些地区老龄人口数量相对增加,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
一方面程度在加深加快,另一方面地域分布不均,老龄化浪潮中的河南,如何探索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河南将“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省委书记楼阳生先后深入郑州、洛阳部分社区、养老机构调研。他指出,老龄化是社会演进的必然阶段,养老问题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养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民心问题、政治问题。
“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楼阳生牵头领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我省先后召开民政系统部署会、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调会、全省动员部署会、企业座谈会、社区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形成了全省各级书记抓养老的工作机制。
河南行动:养老服务有“长”“短”
“我在家很好,社工刚来家里看过我。谢谢你们关心。”11月20日,在郑州市丰产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视频里是80岁的独居老人王淑芳,她通过智慧养老设备定时收到工作人员的慰问。
王淑芳的晚年生活,独居不孤独,主要得益于街道对她家的适老化改造——安装有红外感应器、门磁报警器等,还能随时视频电话。“老人有什么意外情况,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就会监控到。”郑州市金水区民政局局长刘楠说,“街道要是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随时对接金水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这两年区里打造了一个高水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金水样本’。”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说,样本精髓可以概括为16字:三级网络、线上线下、以大带小、延伸居家。
河南的养老服务工作一直在不断探索前行。
法规在完善——颁布实施了《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河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先后制定了6个地方标准。
设施在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4万个,有托养床位37.6万张。已建成社区养老设施3533个,提供嵌入式托养服务的街道养老中心240个,总面积超过168万平方米。
服务更智能——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建成17个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效智能化,已上线的智慧养老服务地图可查询全省养老设施信息。
试点在扩大——目前,郑州、洛阳等7个省辖市被列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35个县(市、区)和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森林康养试点。
产业在壮大——鼓励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深化京豫、豫沪苏浙合作交流,吸引国内外知名养老服务品牌进入河南养老市场。
探索有成效,但持续提升仍然任重道远。
来自基层的工作人员感受最深。“丰产路街道60岁以上老人共12738人,占总人口的10.6%,养老服务需求大。”郑州市丰产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展说,养老问题的头等难题是专业人员少,基层养老服务员大多是“4050人员”,难以满足养老服务业的需求。资金投入压力大,对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装修、养老设施配套方面投入困难。街道遇到养老配套用房难题,亟须配套政策来突破瓶颈。
个案折射出了全省的“短板”。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截至今年6月底,社区和街道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为52.9%和36.2%,一些指标未达标,为失能和半失能人员服务的县级特困供养机构覆盖率尚不足2/3。
养老服务功能不全。大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仅能提供日间照料或文体活动,与老年人期望提供的医、护、住、食、娱、学等一站式、“离家不离亲”的普惠性养老服务有差距。
专业人才队伍不强。目前仅有3万余名护理人员,养老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关键一招:改革提质增强幸福感
“十四五”被视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对我省来说,养老服务除了做到普惠性,还要在高质量上下功夫。
漯河市76岁的韩大妈在当地一家机构养老。她的妹妹非常担忧,“我们花钱是为了俺姐安度晚年,可护理员不专业,咋能照顾好老人?”
供需双方矛盾,正是我省在养老服务业上表现出来的众多短板关键所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全国养老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广大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不同模式的供给呈现的结构化困境。
河南同样存在这一难题,如何化解?“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
河南省老龄产业协会秘书长邱浩说,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开展我省养老服务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原则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推动养老服务的对象从过去面向少数困难老人向全体老人转变,养老服务内容从过去“老有所养”的单一需求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等多元化需求转变。
架构上,建设我省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谱系同步提质升级,实现“全龄健康+连续管理”“全民参与+多元共治”“全面保障+精准配需”的新时代战略框架建构。
方法上,坚持系统谋划、系统推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角色定位;围绕养老基本需求、特殊需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体系化、嵌入式的服务。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
以目标为导向,富有河南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行动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完善法规。研究制定“一条例、一规划、一意见、九个政策”。11月23日,《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提请首次审议;《河南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列入省重点专项规划;《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即将出台,重点破解养老服务安全、资金、运行秩序、从业人员管理等问题。
加大投入。今年我省已下达近8.7亿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推动全省新建1000个社区(街道)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截至10月底全省新建(含在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147个,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抢抓历史窗口期,我省将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富有河南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在老龄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相信,在人生的这一段重要旅程中,一定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