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地市要闻

南阳市民政局:筑牢民生底线 提升救助水平
全力打造“幸福民政”

时间:2023-09-06 来源:南阳市民政局

    今年以来,南阳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补短板、办实事,优化创新工作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织密织牢社会兜底保障网

拓展创新工作方式,坚决兜好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提升农村低保标准,缩小城乡差距。2023年南阳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440元,平均财政补助水平提高到每月不低于22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1.3倍,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572元。创新城镇解困脱困工作模式,弥补工作短板。南阳市民政局坚持问题导向,将城镇困难职工居民解困脱困工作体系建设纳入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落实,整合政策资金,分类精准施助,力争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截至目前,全市已摸底排查5.12万人,初步识别认定3589户7476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拓展救助方式。南阳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慈善总会共同设立“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救助帮扶因各类突发事件造成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目前,全市已设立14个专项基金项目(其中,市级1个,县市区13个),共筹集资金156万元,救助范围覆盖南阳市所有行政区域。鼓励引导慈善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慈善救助,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善款161.57万元。依托社会工作站,通过物质帮扶和精神关爱,实现政府主导救助和社会补充救助的有效结合。截至目前,南阳市已建成社会工作站236个,基本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联动志愿者4107人,服务困难群众7.7万人次。

建立完善四个机制,及时精准发放救助资金。严格执行资金配备机制。凡是上级部门规定由市县两级兜底保障的资金,地方财政必须及时足额配备到位,坚决杜绝因财政保障不到位造成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缓发、迟发。建立救助资金发放提醒和通报机制。实行救助资金发放临期提醒、到期催办、逾期问责制度。月初提醒各县(市、区)5号前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信息录入“一卡通”系统。5号后实行资金发放日报告制度,8号以前未发放到位的,予以催办督办,10号后资金仍未发放的全市通报批评。建立救助资金严格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分类对救助家庭成员变化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及时做好救助资金调整(停发)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社会救助资金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强化落实群众救助资金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问题,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建立纵向救助数据比对和横向信息共享机制。依托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市、县、乡三级信息管理员统一行动,月底前,对当月低收入人口数据进行核对和动态更新,精准确认救助对象。

加压推进扩围增效,适度扩大救助覆盖面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南阳市民政局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全面动员,细化工作举措,建立“月中提醒、月底通报”制度。各县市区扩围增效工作实行“一把手”牵头抓,分管领导主要抓,业务股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举措,适度扩大范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规范低保准入条件,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优化低保非本地户籍地人员救助申请程序;进一步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加大对临时遇困流动人员救助力度;调整优化低保“渐退期”政策,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应保尽保”。健全完善主动发现和监测帮扶机制。强化部门协同,与医保、乡村振兴、残联、教育等部门进行常态化的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结合基层救助经办队伍实地走访排查,共同做好60.81万名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的认定、监测和帮扶。截至7月份,南阳市城乡低保累计新增1.98万人;临时救助同期新增1600人次。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