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地市要闻

南阳市民政局把握“三个度”托稳筑牢民生底线

时间:2024-02-02 来源:南阳市民政局

南阳市民政局认真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工作要求,持续推动实施扩围增效,探索出“两有四保障”“三社联动”等先进工作模式,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扩围增效实施“力度”。一是高站位谋划,做实“一把手”工程。建立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一把手”牵头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对口业务口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落实“日巡检、周提醒、旬通报”制度。二是高质效推动,强化部门协同。深化社会救助“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与医保、乡村振兴、残联、教育等部门进行常态化的数据比对和信息核查共享,实现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变“人找政策”为“数据找人、政策找人”。三是高质量实施,优化工作举措。规范低保准入条件,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优化低保非本地户籍地人员救助申请程序;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调整优化低保“渐退期”政策。截至2023年12月底,扩围增效集中攻坚行动效果显著,全市新增低保2.5万人,退出1.4万人,实现净增低保对象1.1万人;享受低保“渐退期”政策2.15万人。

创新工作模式,增强扩围增效覆盖“密度”。一是创新“两有四保障”工作模式,织密困难群众“防护网”。将城镇困难职工居民解困脱困工作体系建设纳入2023年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出台《南阳市城镇困难职工居民解困脱困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城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难职工、失地无业无产人员等群体解困脱困,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2023年全市摸底排查6.5万人,初步识别认定8772人。二是创新“社工+社会组织+基金会”模式,筑牢临时救助“生命网”。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慈善总会共同设立“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救助帮扶因各类突发事件造成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依托全市243个社会工作站,联动6558名志愿者,服务困难群众近20万人次。目前,全市已设立14个专项基金(市级1个,县市区13个),共筹集资金1111.83万元,支出救急难专项基金893.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678人。三是优化“两保”民生工程,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政福保工程由政府出资,为全市人民群众参保,将因祸、因灾、因意外事故等致贫致困的群众纳入保险理赔范围;政康保工程同样由政府出资,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特困集中供养人员参保,将因病返贫致贫问题纳入保险理赔范围。“两保”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群众因急难事项、因病返贫致贫问题,自实施以来累计赔付金额3.4亿元,惠及463.78万人次。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扩围增效应用“精度”。一是建立资金联合监督检查制度。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查、审计等,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对制度实施和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公示工作机制,规范公示内容、公示地点、公示时限,及时全面公示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信息,完善群众反映问题、投诉举报处理反馈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经办、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对损害困难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零容忍”,严肃追责问责;对涉嫌违规违纪违法的,按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责任编辑:赵刘尊